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价值蕲向-凯发k8国际网址

凯发k8国际网址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凯发k8国际网址 > 理论文库 > 正文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价值蕲向
2024-01-23 09:41:00  来源:新华日报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总书记提出的“人文经济学”,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研究的重大命题,其思想含量高、实践容量丰、价值导向强,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提供了新理念、新路径和新范式。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信,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丰富意涵和鲜明蕲向,以理论之思回答实践之问,以创新理论赋能实践创新,创造更多人文经济发展的创新探索和生动实践。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习近平文化思想鲜活运用的实践精华,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体悟到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

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的新话语新表达。需要甄别与厘清的是,这里关注的“人文经济”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经济,不是简单延续西方经济学的所谓人性或人文的指向,更不是西方人本主义经济学的再版或翻版。“人文”一语在中国古已有之,《易经》贲卦的象辞上就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今天,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话语范畴,“人文经济学”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凝炼并在发展中不断印证的一种新发展共识的集中表达。

这是以系统观念构建发展共同体的新视野新思路。人文经济学研究的是人文与经济合二为一如何推动发展的机理与路径。其精髓要义在于不是立足“人文”说经济,也不是着眼“经济”观人文,更非“人文”和“经济”的拼盘、物理链接,而是彼此生发、两相融合的化学反应。要将人文经济的思考跳出文化学或经济学的单一视域,将人文和经济辩证整合、双向辐合、同频共振、相向而行。正所谓人文与经济的合璧双美、美美与共,是努力创造人文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人文中有经济、经济中含人文,进而一体化地凝结萃取而形成新发展形态或新社会样态。这是一种发于文化思维和文明思维,内嵌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并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追求意义上实现人文经济发展的新范式。

这是超越资本主义逻辑的经济发展价值的新觉悟新选择。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矛盾不是经济矛盾、政治矛盾,而是文化矛盾。这其实是揭示出了西方所面临的人文与经济相割裂的某种困境。西方经济学基于“经济人”这一基本假设,构建起一套分析和推演经济增长的理论范式。因为“经济人”只是人的一个向度,所以,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性异化、物欲膨化、贫富分化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曾提出:“经济学科从人类创造财富的道德科学变为资源配置中的冷酷逻辑,人性的深度和丰富度是最显著的代价。现代经济学不再是研究人类的学科,已经失去了根基,偏离了经济现状。”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出场,强调以人文经济推动发展,既解决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又寻绎到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共荣的相生之道,从而真正为经济发展提供充沛的文化驱动力、文化引领力,让克服西方经济学的某些局限或重重弊病成为可能。

这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旨归的新要求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文经济学牢牢基于人民的中心地位,紧紧锚定人文价值的引领地位,深深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时时追问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财富增殖的终端旨归。人文经济学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突破西方经济学既定藩篱和熟稔轨道,摒弃资本拜物教、金钱至上的人文惯性,彻底走出唯以经济利益效用驱动的发展轨迹,让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经济舞台的重头戏。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裕,即不仅仅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福祉为归宿,把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真正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过程。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提出,着眼以文化为关键动力源泉的经济发展态势,强调文化对经济的能动性力量,力求揭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相互融合、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文化与科技的双向赋能、人文价值与生产目的相互支撑的经济规律。说到底,让以人为中心、以人文价值为导向、以文化为基础的经济活动,生动诠释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这一重要论断为人文经济学的广阔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

“支点”既能以小博大也能以静制动。支点产生的力,不仅是外引力也是内驱力。就支点的角色功能而言,人文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要全面而充分地发挥文化资源、文化业态、文化人才等诸多文化要素的支撑、服务、链接、引领作用;人文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全方位、全周期、全要素地增强文化战略牵引能力、文化要素集聚能力、文化资源配置能力以及区域文化辐射能力;人文经济发展的终端则在于通过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激荡、彼此生发、融合共促,提升高质量发展的能级与水平。比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必须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强化文化赋能,充分发挥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实践中,文化繁荣绝不是孤立的,而是始终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的繁荣融为一体。

基于这一视域,人文经济学的实践向度,始终聚焦的是“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的这一“化成天下”的大逻辑。只有聚力聚向人文经济的脉理与潜能,从要素供给、载体支撑、政策集成等维度协同发力,才能进一步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是强化人文要素供给力。深度挖掘各地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元素,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现代化运营模式对历史文物、遗存进行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持续为人文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文化创意要素。与时俱进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炼具有标识意义的区域地方精神,增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精神动力。进一步发挥人文资源的聚合效应、联系效应、乘数效应,吸引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打造区域性高端要素集聚高地,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建立多元对口人文经济发展的专项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先导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人文经济发展的交叉区域、混合业务。加强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经济和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不断培育数智时代新的文化经济业态,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澎湃的经济增长新动能。

二是强化人文载体支撑力。围绕人文经济的消费侧,统筹推进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研究挖掘、人文生态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新基建等基础工程。强化对文化创意要素产业化的支持,推进文化与现代科技、传统制造、市场营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强化文化产业业态创新,促进文化创意赋能传统产业,打造合乎人文经济发展导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跳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线性思路,依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培育打造多领域、多层次、多功能的优质文化活动品牌,在创新“文化 ”和“ 文化”运营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文×”和“×人文”的新载体、新平台,推动文化与经济共生共进,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实现人文底蕴强、人文价值丰、人文生态优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强化政策集成力。从人文经济强的政策站位,强化宏观政策组合的取向一致性,理性辨析和研判“基层策”“地方策”可能出现的“合成谬误”,科学稳妥放大政策的组合效能、整合规制力。瞄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点任务,统筹推进文化政策与经济政策一体化,加强文化和经济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配套,培育懂文化也懂经济的复合型专家队伍、人才队伍,形成文化与经济协同互促的政策合成、执行落地。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推进,加强政策类型、政策功能、政策边界、政策周期的协同配合,以政策合力、部门合力保障人文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执笔人:李扬,省社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凯发k8国际网址的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凯发k8国际网址,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