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养老,从"家"开始-凯发k8国际网址

凯发k8国际网址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凯发k8国际网址 > 热点聚焦 > 正文
幸福养老,从"家"开始
2024-10-11 10:22: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尝试用新的视角建设老年友好环境

——幸福养老,从“家”开始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江苏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2043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6.09%,高出全国4.92个百分点。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是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当下,适老化改造成为规划设计师的“大单子”,从家庭到社区、从街区到城市,他们尝试用新的视角,看见老人、感受老人,甚至“成为”老人,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让老人生活更便利、精神更富足。截至目前,我省有163个城乡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数量居全国第一。

家有巧思,居家养老暖意更浓

蒸毛栗子、走油肉、熏鱼……常熟市碧溪街道一个小村庄的“灶间之家”,每天一到饭点,菜香四溢。“灶间之家”是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博士毕业生陆少波为父母设计的居家养老房。

陆少波外出读书工作的这些年间,父母两人在家,逐渐弃用农村大灶,改用煤气罐,饮食习惯和住宅空间格局都发生变化,大灶没了,常熟当地传统菜肴也做不起来了。

父母渐渐老去,居家环境对他们的日常行动越来越不友好,更难满足他们对传统生活习俗的念想,陆少波决定为父母打造养老房。

常熟传统乡村饮食,是他创意的着力点,落笔就在灶间。灶间的入口改为大玻璃窗,父母做饭时,抬眼就能看到院中40年树龄的榆树、20年树龄的桂花树。请当地老师傅在灶台墙上新作了墨画,图案是寓意吉祥的牡丹等。去除储藏间屋顶,令灶间旁的空间变成小内院,父母有了享用穿堂风的空间。

整个改造花费约4万元,改造完成后,18平方米的灶间,由原本家的附属变成院子中心,成为父母最频繁的活动区域。

传统美食回来啦!父母又开始用大锅做常熟一带特有的蒸菜。他们还重拾祭灶神习俗,更频繁地使用水井,花更多时间打理院子、养护花草,小院里太阳花、长寿花、海棠花常开常新。陆少波说,适老化宜居改造不需要刻意增加很多助老设备,也可以通过设计唤起老人的生活记忆,满足其精神需求。

95后设计师董春茂也认为,养老住宅不仅是一个住所,更是一个能够带来心灵安慰、促进身心健康的空间。

今年,通过调整住宅空间,设计灯光、软装等细节,董春茂为客户母亲量身设计居家养老房。这是一间约60平方米的跃层建筑,位于南京市秦淮区。

走进这间房,灯光和用色都有巧思。考虑到老人视力下降,设计选择4000k的色温,让眼睛更舒服。乍一看,室内没有扶手,实际上扶手设计得更隐蔽。从入门处开始,便有连贯的矮柜,既可储物,也能当扶手用。“隐蔽的设计,让老人不会产生‘我老了,不中用了’的消极心理。”董春茂说。

居家养老一直是中国人的主流养老方式。省民政厅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居家养老的老人达83.3%。年轻设计师的加入,让家有了更多巧思,让居家养老暖意更浓。

社区适老,老建筑变身“幸福屋”

“我年轻时是吴县刺绣厂职工,现在老了,在家门口的社区养老中心养老,赶上了好时代!”在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的颐家乐园西大街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二楼练歌房内,97岁的陈玉英面色红润,在七八位老伙伴的簇拥下,唱起《苏州好风光》。

这是一幢米黄色的两层民国建筑风格小洋楼,门口悬挂着“苏州市历史建筑朱熙宅”铭牌。经过相关部门两次翻修,老宅为“老”所用。中心辐射周边6000余位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日间照料、膳食营养、健康管理、喘息养老等服务。

苏州适老化设计产业学院秘书长沈玉彬是该中心的设计者。初见这栋民国建筑时,他站到二楼西边的房间里,看见阳光同时从八扇窗户投进来,脸上几乎不自觉就升腾起笑容:“这里太适合做社区养老服务了。”

他们在大门右手边建造一个面积5平方米的小花园,粉红月季花、翠绿镜面草、满天星紫色小花争相绽放……花园主要考虑为老人提供感官愉悦,兼具芳香疗愈功能。植物配置高低错落,方便老人们触摸亲近。服务中心鼓励老人参与园艺劳动,不少植物由老人负责养护。在五彩缤纷、香气宜人的花园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都被调动起来,有益老人身心健康。

服务中心一楼有社区老年医院、社区老年餐厅、书法室等功能室,往二楼走便是练歌房。一路走下来,适老化扶手贯通,且配有感应灯带。人未到,灯先亮。腿脚不便的老人还能坐上爬楼机直达二楼。

在苏州老城,有很多类似朱熙宅的历史空间,正在陆续被改造成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沈玉彬参与适老化设计改造的老宅、老厂房等就有20多处。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常州市钟楼区清潭污水处理厂已建成40多年,因其设备老化破旧停用,正在寻求“重生”方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团队设计的方案——创造一种储蓄、提取“服务时光”“记忆时光”的社区养老新方式,获得第十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学生组金奖。

团队成员陈旭阳介绍,老人可以在此创造、服务,以此获得“时光币”,日后“时光币”可换取他人服务。设计还通过“实体空间 数字技术”方式,将废旧污水处理区域改造成厂区记忆圆厅等。老人在展厅内能亲见污水厂历史文化,也能戴上vr设备“回到”旧时光。

方案目前尚未落地。陈旭阳观察认为,随着城市更新的深入推进,不少城市的老厂房,因体量大、空间足、承载重,大多在借助设计力量,成为养老社区的载体。

博爱无碍,设计装得下老人需求

“广场舞大妈抢占少年篮球场”,你怎么看?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李竹说,换个视角,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城市空间设计需要更多地将老人需求包容进来。

李竹曾带团队做过《大爷大妈不用抢篮球场啦》这一设计方案,荣获第七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银奖,旨在用设计的力量帮助老年人建立足够的社交空间。团队利用城郊接合部“服贸城”等“大盒子”形商业建筑,通过“退台”和架空等手法,从空间中生成更多开放平台,形成跨街区的空中街道,植入菜场、市集、茶楼、剧场等市井功能,还穿插跑道、广场舞台、球场等健身场地。

快速城市化总是伴随着一代代人集体记忆载体的消失,所以,“老去”似乎意味着边缘、失落和孤单。“老龄化社会中,‘夕阳美’也是设计师大有可为的空间,设计师有责任设计好的空间,让年轻人有地方打篮球,老年人有地方跳广场舞。运动虽不同,社交属性其实是一样的。”李竹说。

不久前,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刘志军团队,对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的科巷菜场无障碍全龄友好提升进行改造研究。从科巷菜场西北边的新世纪广场,到东南角的郑和公园,途经7个老小区,老人出行需求大。将自己代入坐着轮椅外出的老人,团队设计师吴丹丹发现,老街区普遍存在未设置无障碍标识、部分轮椅坡道设置不规范、无障碍通道上有高差等问题。

调研后,该团队的设计方案中,老人需求被看见:菜场内设有社区食堂、银发餐厅;摊位外围增设外伸板,坐轮椅老人有了容膝容脚空间;菜场周边,非机动车道接合处的栏杆上,设有一本书宽的长桌面,老人腿脚不便,走累了可以扶着歇一歇。

重阳节前夕,苏州市姑苏区虎丘街道新庄社区的老人有了“多巴胺配色”的焕新公共活动空间。活动空地上,椅子是果绿色、海蓝色的,凉亭是橙橘色的。吹着和煦的秋风,老人们自发成群,坐在一起唠嗑。

60多岁的“老苏州”罗迁身穿果绿色衣服,与记者拉起家常:“‘老小、老小’,老人就和孩子一样,也喜欢明亮的颜色,再说老了眼神不好了,字看不清,看到彩色,就知道这边是老朋友们相聚的地方。”

80后的新庄社区党委书记王心亚已在社区工作约10年。她发现,因外出不方便,有的老人慢慢变得不爱动弹,身体越来越不好,她想在公共空间适老化设计上做些不一样的尝试。她的想法与设计师一拍即合。沈玉彬正在带着学生做“适老化设计中色彩疗愈”课题,研究将色彩融入适老化设计中。“老人视觉系统逐渐退化,‘以色辨物’能帮助老人凭借色彩辨别空间,激起他们走出家门,到户外活动、社交的欲望。”沈玉彬说。

看着一些认知、视力等能力下降的老人不敢出门,王心亚很是心疼。她对记者说,如果将老人常走的路刷成亮橙色,他们是不是就很容易找到“归家路”了?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凯发k8国际网址的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凯发k8国际网址,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