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环黄海生态经济区建设-凯发k8国际网址

凯发k8国际网址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凯发k8国际网址 > 思想周刊 > 参事 > 正文
加快环黄海生态经济区建设
2020-07-14 11:06:00  来源:新华日报

在我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期)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一周年之际,为统筹做好湿地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寻求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日前,盐城市果断提出要加快环黄海生态经济区建设,以构建高效、和谐的大生态经济系统为目的,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不断加强多方合作的同时,共同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区域内国际生态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加快环黄海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区域范围上看,它既包括黄(渤)海沿岸的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的核心区,还包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天津及上海等沿海地区,并涉及国际上朝鲜、韩国、日本的环黄海地区;从建设内容上看,它既需要加强世界自然遗产滨海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又要求加快区域内的产业转型、大力推动生态型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涉及到区域内城市能级提升与社会治理的进步;与此同时,环黄海生态经济区建设涉及多个国家、多个层次的协调合作。

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上,环黄海生态经济区建设有着较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一是地缘文化相近,区位优势明显。区域内中朝韩日四国通过同一个海域黄海海域紧密相连,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区域国际贸易和投资发展提供了便利;历史上,该区域同属于儒家文化圈,自古以来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使得中朝韩日在文化上具有许多的共同性,这也为环黄海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二是参与体间发展程度不一致,经济互补性强。区域内国家经济呈现了多样性、多层次性特点,使其相互之间有着较强的经济互补性,有利于进行深层次合作;经济结构方面,区域内国家在产业、技术和人才上有着很大的优势互补性和传递性;要素资源方面,四国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技术、资金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互补性,有利于对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三是战后现代化“东亚模式”的成功,为该区域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环黄海地区聚集着亚洲最富经济活力的中国、日本和韩国,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在中日韩三国的带动下,环黄海地区的经济崛起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

推进区域经济共同体之一的环黄海生态经济区建设,应遵循国际生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前,面对全球疫情肆虐和逆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区域一体化建设平添了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和开放态度,结合本地区实际,着力从构建一个点、延伸一条线、形成一个面、汇成一个圈四个方面开展踏实有效的工作,探索出一条以生态合作引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

珍惜世界遗产品牌,扎实推进绿色发展高地建设。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盐城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努力将盐城打造成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走廊”和“生态走廊”。在资源环境建设上,强化滩涂资源、“风光”资源、生物资源等盐城特色优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寻求一条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盐城道路。在产业发展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标准、生态化建设沿海产业项目,发挥重大项目龙头带动作用,切实提升临港产业链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全力打造国家沿海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全国沿海有影响的观光休闲农业基地。在城市建设上,在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的基础之上,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通过大规模“造绿”“增绿”“补绿”以及生态公益林抚育,积极实施美丽城镇、生态园区、景观通道、绿色村庄重点工程。

积极构建城市联盟,推进环黄海生态城镇带联动发展。黄海地区是我国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沿海地带,与韩国西部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加快环黄海生态城镇带建设,既是对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的全面落实,也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合作战略的丰富和细化,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未来最大的发展空间。在路径上,需要借鉴国内外港口城市发展经验,重视城市能级的提升,加快功能性项目建设,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魅力港城;充分发挥上海、天津、青岛等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在城市功能与产业定位上形成互补,特别是以建设成为中等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若干临海县城建设,优化沿海地区城镇空间布局,注重发挥各类基础设施功能的相互衔接,进一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在集聚产业、集聚人才和汇聚文化中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促进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树立生态共同体意识,建立高效良性循环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环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和整个生态圈的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维护方面,加强对环黄海大生态系统的协同治理,共建和谐共荣的海洋生态文明,从法律、政策、产业等多个层面支持环境合作与环保技术转移,鼓励绿色产品的生产与贸易,引导区域内投资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引导资源、要素向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本国经贸可持续增长的方向转移与配置。统筹发展规划,发挥沿海滩涂湿地和生态环境竞争优势,以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为重点,推进产品的生态开发,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引导资金流向环保产业,促进有利于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构造园区生态产业链条,探索走出一条环黄海地区绿色发展新路子。

从国际国内两方面着手,加快区域内的联动发展。国内部分,构建沿海地区市级政府间的横向合作机制,并与省级纵向协调机制结合起来;建立环黄海及其与周边地区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跨市域的重大问题,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建设。建立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保护等联席会议专题小组,尝试建立行政磋商机制和行政互认机制,具体负责环黄海区域发展业绩考核以及区域间专项的对口协作。国际上,加强政府间的贸易协调机制建设,建立贸易争端预警机制,减少突发事件对正常双边贸易关系的不利影响;加强民间交流,强化研究机构作用,充分调动学术团体和企业界的力量,在不同层面上建立对话机制;完善投资保障制度、通关制度、商务纠纷仲裁制度、海运协定等制度,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缔结双边多边协定,逐步构建环黄海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政策与制度框架。

郝宏桂(作者为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沿海发展智库”研究员)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凯发k8国际网址的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凯发k8国际网址,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