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构建“双循环”的关键突破口-凯发k8国际网址

凯发k8国际网址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凯发k8国际网址 > 思想周刊 > 参事 > 正文
江苏构建“双循环”的关键突破口
2020-08-11 10:13:00  来源:新华日报

江苏作为疫情控制较好但受冲击程度较大的省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尤其需要精准选择突破口,保持定力,聚力攻坚,在“双循环”的新轨道上育新机、开新局。

在开放竞争中壮大本土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活跃的、强大的本土市场主体,是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条件。在较长时间内,江苏经济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在参与国际大循环中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缺乏在核心竞争力和供应链整合力上的能力积累。在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下,江苏亟待推进市场主体再造。一方面,千方百计保护市场主体,继续为受疫情冲击的普通市场主体纾困输血。鉴于疫情影响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对普通市场主体的扶持政策短期内不宜退出。另一方面,推进优势企业与“终端市场”直接对接,在开放竞争中培育壮大本土领军型企业。相对于产业链细分环节,终端产品有着更为广泛的市场知晓度和影响力。江苏缺乏生产终端产品的领军企业,却不乏在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未来应注重引导龙头企业、平台型企业直接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拓展产业链,快速提升企业能级和品牌影响力,形成参与“双循环”的关键主体。

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攻坚突破。提高各类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能力是壮大和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在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等深层次改革,打破构建统一、开放国内市场的制度障碍,形塑“双循环”的国内市场基础,把潜在的大国市场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江苏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一是深化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发挥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牵引作用,探索“专利拍卖”等创新模式,活跃科技中介,强化技术市场上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和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促进劳动力市场放开搞活,重点加强科技人才、企业家人才等新型人才市场建设,在制度源头上破解江苏人才的结构性矛盾。三是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改革探索,率先探索数据要素的规范化治理和有偿共享和互联互通,打通要素壁垒的有效路径,释放数据要素的巨大价值。

强化优势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完整性。保障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有效供给,是形成国内经济循环的关键条件。江苏经济开放度高,保障产业供应链安全的压力大,关键是瞄准优势产业集群需要,有的放矢强化重点产业的供应链完整性。依托南京、苏州等核心城市及城市群,打造若干深度嵌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的供应链枢纽城市,提升江苏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位势。构建高链接度的区域枢纽供应链网络,注重补足枢纽组织功能短板,提升枢纽对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强化供应链“链主”型企业引领力,促进区域枢纽经济提质增效降本,推动区域枢纽型产业能级提升。积极发展智慧生态供应链,发展具有供应链协同效应的公共型平台,推进相关方单元化的信息数据正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横向可对比,形成高能级、强辐射力的数字化枢纽,保障优势产业集群需求。

参与打造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样板。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效进路,也是形成“双循环”格局的关键环节。长三角区域市场巨大,既拥有以上海为引领的世界级城市群,也联结长江经济带广阔腹地,形成巨大的战略纵深。江苏参与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的重点,一是要打破区域市场的隐形制约,促进城乡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消除歧视性、隐蔽性的区域市场准入限制,着力推动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科技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二是加快探索建立规划制度统一、发展模式共推、治理方式一致、区域市场联动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新机制,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层次水平。三是在培育区域市场的同时防止出现新的市场壁垒,特别是要防止开放竞争不足而出现内卷化,为形成高水平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良性循环。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为趋势。作为实体经济大省,江苏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路径是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良性循环,形成撬动“双循环”的强支点。一是围绕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着力推进重点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强化数字经济赋能,助力构建自主可控产业地标。二是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融合渗透,提升传统产业技术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发力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领域,以实体经济领域应用为核心,通过技术渗透、市场需求协同带动业态融合、促进上下游产业链融通发展,拓展应用场景、强核聚能壮链,锻造适应新赛道的核心竞争力。

吕永刚(作者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凯发k8国际网址的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凯发k8国际网址,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
网站地图